top of page
  • Hao-Chun Chang

天父心 11 25


詩篇 130:1-4 但以理書 1:1-2:23

彼得前書 3:8-4:6

箴言 28:14

詩篇130:1-4

我們常常誤以為在敬拜中,只能有歡喜快樂的情緒,但事實上,當人想到了自己的過犯,以及神的赦免時,對神嚴肅的敬畏,也會是我們敬拜中應當經歷的感受。


詩人今天在敬拜中,想起了神竟然願意聆聽自己這個充滿罪孽的人,所發出的禱告:「主啊,求你聽我的聲音!願你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詩130:2-3)



而詩人今天經歷到神的接納,以及神願意聆聽自己的心聲,不禁感嘆到,面對這位饒恕人的神,自己實在應當更多的敬畏:「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詩130:4)

一個長久敬拜,並有紀律地操練思想神,經歷神同在的人,他與神互動交流之間的體會,是豐富多元的,有喜樂,有眼淚,有毫無阻礙的親密,卻也有罪得赦免的感恩與敬畏。



但以理書1:1-2:23


今天我們要繼續來看先知書裡面的但以理書。但以理書的內容包括了記載了但以理,雖然生活在一個異教暴政充斥的巴比倫中,卻仍因為敬畏神,得到了巴比倫王的尊敬,更是至於波斯帝國滅掉了巴比倫後,但以理仍舊平安,並且在政治中,發揮自己的影響力。這段的歷史見證了,人在任何環境中,都會因為敬畏神而可以存活,因為神是全地的主。


而但以理書的第二部分,便是說到了末世的預言,不只是說到了人類歷史中的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帝國,更會提到了世界終局時的大災難,以及主耶穌的第二次降臨。而但以理書後半段的記載則告訴我們,神是歷史的主,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已經被祂所定下,神的得勝與榮耀,是確定永不更改的。

也正因為如此,所有在歷史過程中神所愛的人,在順竟與逆境中,都可以因為敬畏神,而安然居住,直等到神在歷史中定下那榮耀的終局。



今天但以理書的一開始,就說到了但以理是巴比倫第一次侵襲擄掠猶大國時,被抓到巴比倫的年輕人(但1:1-3)。而但以理與他三位同伴,由於外表與智慧均超群出眾,因而被巴比倫王選入皇宮培訓,準備服事君王。



但在王宮中,但以裡與三位朋友為了敬畏神,因而選擇不吃可能祭拜過偶像的食物玷污自己,因而只吃素菜與清水,但他們卻比其他的人更加健康俊美。因而見證到,在環境中,一個願意尊重神的心,也會得著神的特別保守。


今天的聖經除了記載但以理是一個尊重神的人外,更是說到了他有著神所賜下特別智慧的人。今天的聖經中,巴比倫王做了一個夢,因為不知道夢的意思,因而心煩意亂,更甚至於他把做過的夢都忘記了,因此沒有人可以把夢解釋出來。


王大怒,因而要殺掉國中所有的哲士,然而此時,但以理就在所有敬拜偶像的人面前,為神的榮耀作見證,並且領受了智慧,把夢解釋出來:「 但以理說: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直到永遠!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他。他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予智慧人,將知識賜予聰明人。他顯明深奧隱祕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與他同居。我列祖的神啊,我感謝你,讚美你!因你將智慧、才能賜給我,允准我們所求的,把王的事給我們指明。」(但2:20-23)


但以理在這裡見證的,是就算是身處在巴比倫,敬畏耶和華,仍然是智慧的開端,仍然一樣好處都不缺。

彼得前書3:8-4:6


彼得深知道在面對到殘暴羅馬帝國的逼迫中,神的旨意是要基督徒們用自己的良善來勝過罪惡,而不是以惡報惡。彼得說到:「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彼前3:8-9)

在世人的眼中,替自己討回公道是理所當然的,但彼得卻願意選擇忍耐,因為他知道神會透過自己刻意的選擇良善,預備機會,好讓神的兒女為神作見證:「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做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裡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彼前3:14-16)

彼得又再一次地說到了耶穌的見證,他甘願順服以致於死,神就透過耶穌的死裡復活,向世上所有的人,以及所有因為罪惡在陰間等待最後審判的靈魂見證,堅持順服主耶穌,選擇良善的人,最終都必定得到拯救,並被神帶到榮耀裡,因為耶穌已經親自的走完了這條道路(彼前3:17-22)。


所以彼得這樣鼓勵基督徒們:「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你們存這樣的心,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彼前4:1-2)

對於基督徒來說,面對不理想的環境,彼得鼓勵我們專心思想的,是我怎麼樣在今天效法耶穌去以善勝惡。因為無論惡人或義人,都會照著福音所說,在主耶穌回來時,都必在他面前交帳。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