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Hao-Chun Chang

天父心 11 06




詩篇 119:121-128 以西結書 14:12-16:42 希伯來書 7:18-28

箴言 27:4-6

聖經連結: https://cutt.ly/FR4ulIE


詩篇119:121-128

詩人今天繼續向我們見證到,究竟什麼樣的人,可以在患難中對神的保護最有把握。就是那些盡力遵守神話語的人:「我行過公平和公義,求你不要撇下我給欺壓我的人。求你為僕人作保,使我得好處,不容驕傲人欺壓我。我因盼望你的救恩和你公義的話,眼睛失明。」(詩119:121-122)

在患難中的詩人,不是去思想著要怎麼勝過惡人,而是想著我要怎樣可以遵守神的話與生活,自己的生命就不會出錯:「 求你照你的慈愛待僕人,將你的律例教訓我。我是你的僕人,求你賜我悟性,使我得知你的法度。…所以我愛你的命令勝於金子,更勝於精金。」(詩119:124-128)

但是聖經裡面的話語這麼多,我們要怎麼樣在患難中仍然可以遵行呢?耶穌來到世上已經親自回答了這個問題,耶穌這樣解釋神話語的中心:「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 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22:38-40)

聖經的新舊約,彼此的串連,讓我們知道在患難中我們要專心的,不是如何勝過難處,而是在其中如何繼續愛神愛人,而神就親自的介入我們的生命,帶領我們走過一切的風暴。

以西結書14:12-16:42


神定意要滅最後一位君王西底家所帶領的南國猶大,而且更特別的事情是,神說假如挪亞、但以理、約伯這三個義人,現在住在耶路撒冷為猶大國代求,神也只能拯救他們三人,斷不能不刑罰猶大國(結14:14)。


挪亞是當整個世界都背逆神時,仍願意順從神去建造方舟,因而得到拯救,他是位大有信心的人。約伯在面對人生命中極大痛苦之時,仍不願意背棄神的信心偉人,而但以理,很可能所指的就是舊約裡面有名的先知但以理。他是在以西結被擄時(約雅斤王,第二次被擄),更早一次,巴比倫第一次擄掠猶大國時(約雅敬王),被抓到了巴比倫去,但仍大有信心,不服事巴比倫王所敬拜的神,因而廣被知道的一位信心偉人。


這讓我們知道,神樂意聽人的代求,但人的代求也有限制,無法完全遮蓋人的過犯,這也讓我們看見,人們對耶穌真實的需要,因為只有他完全無瑕疵,從永遠到永遠,替人們代求,並且把自己當作贖罪祭完全的獻上,使得我縱然比當時國家將要被毀滅的猶大人還要敗壞,卻仍然有機會逃脫神的憤怒與審判。

而神更是告訴以西結,要透過刀劍、飢荒、惡獸、瘟疫降在猶大國,好使聖潔公義的神,對邪惡敗壞人們的怒氣,可以轉消。


在今天的聖經中,神透過代表猶大國百姓的葡萄樹做比喻,被焚燒的葡萄樹,就毫無作用,就如同神今天要毀滅的猶大國一樣,要經歷火一般的刑罰(結15:7)。


隨後神又說了一個故事,用一個被丟棄的女嬰來形容神的百姓。故事裡的女嬰被丟棄在路邊,卻被神潔淨收養,並且在恩典中被神呵護撫養長大,並且不要對方作奴僕,還要如同婚約一般,和對方立下生命之約,這個比喻就是在說明神對百姓們的揀選與慈愛。但是故事裡的孩子長大後,卻背叛與自己立約的丈夫,與各樣的男人通姦行淫,這就是指著百姓們在得到神的恩惠,與神立約後,卻轉而去跟隨各樣邪惡淫亂的偶像。


也因此,妻子背棄當初的丈夫大行淫亂,丈夫的心裡有多痛苦,百姓們在神的心中,所造成的心傷,就更是無限的痛苦。也因此神對百姓大大的憤怒。

希伯來書7:18-28

希伯來書的作者今天繼續的說到,既然耶穌已經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為了最為尊貴,永遠的大祭司,那麼舊約人們對於亞倫後裔所生的,人們對於有限短暫在地上大祭司的需要,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從人而來的大祭司,自己也有罪,需要為自己獻祭,並且也會有壽命的限制,無法持續地替人代求)

今天希伯來書的作者,這樣形容主耶穌這樣尊貴美好的大祭司:「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 像這樣聖潔、無邪惡、無玷污、遠離罪人、高過諸天的大祭司,原是於我們合宜的(我們最需要的)。」(來7:25-26)


希伯來書的作者,今天為舊約時期的大祭司,與耶穌身為大祭司的身份,做了最後的比較:「 他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須先為自己的罪,後為百姓的罪獻祭;因為他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把這事成全了。律法本是立軟弱的人為大祭司,但在律法以後起誓的話,是立兒子為大祭司,乃是成全到永遠的。」(來7:27-28)

希伯來書的作者一直提醒當時的讀者,無論你所看重的事物是什麼,他最終都只是一個影子,指向更美好,更完全的滿足,就是主耶穌自己。


同樣的,今天我們生命中各樣神所給予美好的事物與祝福,都只是一個提醒,告訴我們主耶穌,他比地上這些暫時給予我們滿足的感情、安全感、成功都更加的完全美好,值得我們堅持擁有,永不放棄與主耶穌的關係。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