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Hao-Chun Chang

天父心 09 02


詩篇 97:7-12 傳道書 1:1-3:22 哥林多後書 6:1-13 箴言 22:15

詩篇97:7-12

詩人今天繼續敬拜神:「因為你耶和華至高,超乎全地;你被尊崇,遠超萬神之上。」並且鼓勵敬拜神的人,繼續在聖潔與順服中,停留在天父上帝的保護與同在中:「你們愛耶和華的,都當恨惡罪惡,祂保護聖民的性命,搭救他們脫離惡人的手。」(詩97:9-10)

但在今天的敬拜結束前,詩人用了一個很獨特的眼光來看待生活:「散布亮光是為義人,預備喜樂是為正直人。」(詩97:11)

創世記第一章我們可以看見,神為了彰顯對人的愛,因此創造了一切,好讓人來分享祂的榮耀,而詩人今天更深刻地思想著生命中的所有,神造光是為了照亮義人,神讓人可以經歷喜樂,是為了讓正直的人可以享受,但今生所經歷的美好,都只是如同預演一般,讓我們預先品嚐到,在永恆中更美好的光明與喜樂。

但同樣,神讓惡人今日暫時享受光,卻是要讓對方在永恆刑罰的憤怒中,明白自己黑暗深處的痛苦,讓惡人今日暫時的喜樂,是因為在永恆的苦痛中,他們才會感到遺憾,因遠離神所失去的有多麼的大。當我們的生命帶著永恆的眼光時,我們才不會落入忿忿不平的境地中,因為天父上帝是我們這一切盼望的源頭,詩人這樣讚美到:「你們義人當靠耶和華歡喜,稱謝祂可記念的聖名!」(詩97:12)

那等在我們前面的,將會是更美好永恆的家鄉。

傳道書1:1-3:22

今天我們要一起來讀詩歌智慧書的第四部分:傳道書。傳道書的作者是所羅門王,他是以色列國國勢最強的一位君王。但是他在經歷了一切的輝煌、成就、人生的享受,甚至於是極力地運用自己一切的智慧、天賦、才能的經歷後,卻以傳道者的身份來與自己以後的年輕人分享。

所羅門王經歷一生的體會後,終於明白到神在人的心中,放下一顆渴望永恆意義的心,這是除了敬畏神的心靈外,無論用什麼有限的事物,都無法滿足到的渴望。

所以若人沒有透過敬畏神保持正確的關係,人一生的努力最終只是:虛空的虛空。

也因此,所羅門王用他一生的經歷,鼓勵著還有生命時間的人,不要荒廢時間在許多最終會讓自己感到沒有意義的事物上,而是把握認識敬畏永生真神,過著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今天的傳道書一開始,所羅門王介紹了自己,然後就開宗明義地闡述他第一個論點,世上這有限的一切都是虛空:「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1:2)

然後說到了人生一代一代地更替、光陰流逝,最後卻都失去了意義與價值:「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1:9)

傳道者失望之餘,又把自己的眼光轉向了智慧,卻發現明白的事情越多,心中卻越是愁煩憂傷,然後傳道者又想要用不斷的享樂來滿足自己,美食、飲酒、華麗的住宅、嬪妃、金銀財寶、各樣美物、成功名聲,但每一種享樂,都在自己得到享受後,又感到不過如此,感到虛空。


然後傳道者又去體會成功、努力、工作是否能夠為自己帶來永遠的價值與滿足,但卻又是空虛絕望(傳2:20),不禁嘆息到:「人在日光之下勞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勞碌上得著什麼呢?」(傳2:22)

也正因為如此,傳道者如此總結到這些生命中可以體會到的享受,都是神的恩典,但卻無法給人永遠的滿足與意義:「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神的手。論到吃用、享福,誰能勝過我呢?神喜悅誰,就給誰智慧、知識和喜樂….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傳2:24-26)

而傳道者也這樣解釋光陰,神在其中安排了一切讓人去體會,讓人體會一切美好經歷,但這些會逝去的光陰,也無法使人滿足,反而是讓人更渴望永恆不會消失的價值,而只有敬畏神的人,可以體會到這個永恆中的滿足。


傳道者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最後他這樣總結到,若是人無法敬畏這位永恆的神,那麼我們今生所經歷的一切,最終都只是虛空,而人若不認識敬畏神,最終也只會自覺與走獸無異。

所以傳道者給還沒走完人生的人的建議,就是在今生歡喜快樂地享受神所給予的一切恩惠,充實地去體會生命時光中的每一個時刻,但又在那個失望虛空的終局來臨前,能夠因為敬畏神,而進入神所給予的永恆滿足中。這才會是一個真正有意義不會虛空的人生。


哥林多後書6:1-13

保羅在鼓勵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忠心作主工,更是以自己為榜樣,說明就算是遇到各樣的勞苦,卻仍是竭力的在各樣事上,見證神的大能。(林後6:5-7)

而後保羅更是這樣見證到事奉神的奇妙生活與生命:「榮耀羞辱,惡名美名;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致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6:8-10)


所以保羅也這樣期待著他所愛的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們,效法自己的樣式來服事主耶穌(林後6:11-13)。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