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Hao-Chun Chang

天父心 08 21


詩篇 90:11-17 約伯記 1:1-3:26 哥林多前書 14:1-17 箴言 21:25-26

詩篇90:11-17

摩西在看盡人生的潮起潮落後,最大的體會,便是明白人的有限以及神的偉大,好讓人可以在敬畏之中遠離神的憤怒,並依靠神的慈愛來生活。摩西向神禱告到:「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詩90:12-14)

當渺小的人抓住無限偉大的神時,我們一生所做的工作,才會因為神的同在與賜福,得著榮美與永恆的果效,摩西這樣說:「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堅立!」(詩90:17)

在摩西詩篇裡的體會,與所羅門王在傳道書的體會,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他們生命最終的不同,是摩西始終在敬畏神的生活中不斷地堅持,使得他生命的工作充滿果效、有永恆的意義而不至於虛空。

約伯記1:1-3:26

昨天我們讀完了舊約的歷史書,今天要讀到新的一個部分,就是「詩歌智慧書」,故名思義,這一個部分是把人在世上與神同行生活的智慧,以詩歌的方式記錄下來。詩歌智慧書共有五個部分,也分別代表著神期待人在地上的生活:

  1. 約伯記:信靠的人生(在生命中許多無法了解的時刻,甚至於是痛苦時,仍堅持地信任倚靠天父上帝)

  2. 詩篇:敬拜的人生(在生命中的高低起伏,因著敬拜能安然度過)

  3. 箴言:智慧的人生(因著敬畏神領受智慧,面對生活的每一個時刻)

  4. 傳道書:有意義的人生(看透世上一切無意義的虛空,敬畏宇宙中最有價值的神)

  5. 雅歌:愛的人生(在生活中體會愛、認識愛、付出愛)

而今天我們就要來看約伯記。約伯記裡面所描述的風土名情,讓研究的學者推斷,約伯可能是與亞伯拉罕同一個時代的人。然而約伯記的作者與成書年代都已經無從考究。

這卷書描述著約伯在面對生命中,一些自己無法弄清楚原因的痛苦時,卻因為不放棄與天父上帝的關係,縱然有時候心中充滿著迷惑甚至於憤怒,仍然堅持著向神說話,並渴望神可以解開自己一切的困惑。

而今天的第一章開頭,就形容了約伯是一個在神面前無可指責,並且得蒙神祝福的人。但是魔鬼卻在神的面前控告約伯,聲稱約伯敬畏神,是因為神給他的祝福與好處(伯1:9-11)

但神卻滿有把握的說到,縱然約伯遭遇痛苦,也不會放棄與神自己的關係,因而允許魔鬼在不傷害約伯性命的前提下,可以攻擊約伯。但魔鬼卻自以為可以勝過神所說的話,就歡歡喜喜地去攻擊試探約伯,讓約伯一瞬間失去了親人、財產,甚至於生了病,他的妻子還勸約伯乾脆放棄神去自殺好了(伯2:9),但是約伯卻不離開與神的關係,仍然堅持敬拜神(伯1:21)。神透過了約伯,大大的羞辱魔鬼!

約伯記的前兩章讓我們知道:

  1. 約伯面對這一切,不是因為約伯得罪神,這也反駁了之後約伯的朋友,對約伯遭遇患難原因的解釋。

  2. 神暫時允許惡者攻擊約伯,卻使魔鬼大大羞愧。

  3. 神縱然允許魔鬼暫時的行動,但卻畫了一條保護的界線,不准魔鬼傷害約伯的性命。

約伯記的作者,特別讓讀者們看見了在天上,發生了一些約伯所不知道的事情,而事實上神與魔鬼之間的對話,到了約伯記的末了,約伯仍然不知情,但卻讓我們看見,人無法知道所有的事情,卻仍可以透過信任神,堅持與天父上帝的關係,最終走出一切得到更大的榮耀。

而後有三個朋友來探望約伯,與他一起哭泣,七天七夜陪伴著他(伯2:11-13)。但約伯記也很清楚的描寫了一個受苦的心靈,約伯並不是在這個過程中,平靜喜樂的信靠神,相反的,他的心裡非常的掙扎,縱然每一次,他仍選擇不放棄與神的關係,但他的裡面是痛苦的,是撕裂的,甚至於好幾次想要放棄。

今天第三章說到了七天七夜過後,約伯痛苦難耐,因而開始咒詛自己,要是自己沒有生下來有多好,那就不用經歷這一切了。

哥林多前書14:1-17

保羅今天繼續說到屬靈恩賜,特別是說方言這個恩賜。在這裡我們需要認識一下,保羅此時提到聖靈所賜下說方言的恩賜,並不是指著使徒行傳第二章,使徒們得到聖靈賜下的能力,可以說出各地不同的鄉談。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說的方言恩賜,是指著人從我們的靈說出人無法了解的言語,與神去交流:「我若用方言禱告,是我的靈禱告」(林前14:14)而這樣子的禱告往往幫助人自己的心靈與神親密靠近,因此保羅說,用方言禱告是:「造就自己的恩賜」(林前14:4)

但保羅自己私底下尋求神時,也會用這樣方言禱告的恩賜親近神,而且大得益處,所以保羅也說:「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我感謝神,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林前14:5;18)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方言是聖靈所賜下的恩賜是美好的,不應被當作是異端邪說,也是今天有些基督徒能夠領受,並實際運用在生活的恩賜。

但保羅另外一方面也有平衡的教導,在上下文裡面保羅提到了最大的恩賜是愛,因此為了別人的好處,我們在與眾人在一起時,要能夠造就他人,因此,若要在眾人面前用方言禱告,需要有那些領受翻譯方言恩賜的人,將禱告翻譯出來,這樣其他的人才能夠一起同聲說:阿們!(林前14:16),而明天保羅也會提到另外一點,在沒有人翻譯的情況下,不在眾人面前用方言禱告的原因,就是不讓還沒信主的人誤以為基督徒的聚會,是癲狂沒有次序的(林前14:23)。

在這裡我們發現有關方言的這個恩賜,我們要有一個平衡的認識:

  1. 屬靈的恩賜是聖靈隨己意賜下,因此有的人擁有這樣的恩賜,有的人沒有,因此說方言不是成為基督徒的絕對標準,說的人不能輕看不說的人,不說的人也不能藐視說的人。

  2. 保羅說到說方言是對基督徒有益處,是造就自己與神親近的恩賜,我們不能夠太過於極端地否定或是妖魔化。

  3.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4章說到了說方言的恩賜,並沒有特別高舉,也沒有故意貶低,保羅只是想強調,為著聽不懂的人的好處,以及聚會的次序,不要被還沒信主的人誤會,在公眾的聚會中,要用合適的方式使用方言的恩賜,就是要有能夠翻譯方言恩賜的人協助,但當個人自己私下親近神時,保羅沒有禁止人用方言禱告,他自己也有用方言禱告的生活。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