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Hao-Chun Chang

天父心 08 14



詩篇 88:1-7


尼希米記 7:61-9:21


哥林多前書 9:1-18


箴言 21:11-12


聖經連結

詩篇88:1-7

今天詩篇的作者不只是可拉的後裔,更明確地讓我們知道是在大衛和所羅門王年間,參與在敬拜服事的樂師希幔,並且他以有智慧被人所認識(王上4:31; 代上15:17-19)。

他是一位常在神面前虔誠敬拜,心裡面有智慧的人,卻仍會在生命中遇到難處與痛苦,這讓我們看到人有限的本質,活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中,就會面對到困苦的時刻,但決定人生命中有不同的品質,在無法避免的痛苦中,尋求這位可以在黑暗中給人安慰盼望的神,這才是今天這位大有智慧不斷讚美的希幔,給我們的見證。

詩人在一開始這樣說到:「耶和華拯救我的神啊,我晝夜在你面前呼籲。願我的禱告達到你面前,求你側耳聽我的呼求。 因為我心裡滿了患難,我的性命臨近陰間。」(詩88:1-3)

希幔在自己難過的情緒中,也開始用負面的眼光來看待自己,並且疑惑是否神不再用慈愛對待自己:「我被丟在死人中,好像被殺的人躺在墳墓裡,他們是你不再記念的,與你隔絕了。你把我放在極深的坑裡,在黑暗地方,在深處。你的憤怒重壓我身,你用一切的波浪困住我。」(詩88:5-7)

這也是今天我們心中有的掙扎,依賴環境是否讓我開心,來感受神是否愛我。但人的心情與感覺,是最不可靠的標準,也惟有讓自己的心靈對準不會改變的神,這個歪曲的心靈才會再一次的平靜下來。明天我們會一起繼續看看這段詩篇的後半段。


尼希米記7:61-9:21

尼希米記不只記載了耶路撒冷重建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尼希米更記載了自己是怎麼透過禱告,不斷在神面前得到堅持的力量。

尼希米記想讓我們看見的,不是一個剛強大有能力的尼希米,而是一個在掙扎、擔憂、常在憂患的心靈,是怎麼樣被神所扶持,完成人做不到的工作。

在昨天的聖經中,眾人終於完成了城牆建造的工作,而從當時的背景中我們可以發現到,百姓們終於可以在敵人的攻擊中暫時得到安全,並且與敬拜外邦偶像的人們可以有所分隔。但尼希米知道,城牆只能保護百姓們的外在,但能夠保護百姓們內心的,卻是神的話語,也因此眾人就聚集在一起,並且請當時也在耶路撒冷的以斯拉,來教導眾人神的話語(尼8:1)。


今天聖經說到:「以斯拉站在眾民以上,在眾民眼前展開這書…他一展開,眾民就都站起來。他們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尼8:5-8)眾人聽見了神的話語,想到了自己的祖先所遇到亡國的痛苦,以及自己回到家鄉重建聖殿與城牆,卻在生活中仍然活在得罪神的光景中,心中懊悔難過,眾人都流下了眼淚。

尼希米和以斯拉鼓勵眾人:「今日是耶和華你們神的聖日,不要悲哀哭泣。」又對他們說:「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尼8:9-10)

眾人就大大喜樂,並且一起慶祝代表神保守和供應的住棚節,慶祝之後眾人就有嚴肅會,這是一個禁食認罪的時刻:「以色列人就與一切外邦人離絕,站著承認自己的罪惡和列祖的罪孽。」(尼9:1-2)利未人就帶領著眾人禱告,並感謝神在歷史之中,百姓們縱然常常失信,但神卻仍是:「大施憐憫,在曠野不丟棄他們」

哥林多前書9:1-18

保羅在回答了許多教會的問題後,今天繼續說到自己為了哥林多教會的付出,為著福音而勞苦工作,透過他服事的人,得到自己生活所需要的供應,本是理所當然,保羅說:「有誰當兵自備糧餉呢?有誰栽葡萄園不吃園裡的果子呢?有誰牧養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我們若把屬靈的種子撒在你們中間,就是從你們收割奉養肉身之物,這還算大事嗎?」(林前9:7; 11)


另外,保羅為了可以服事教會,寧可自己保持單身,讓自己能夠專心服侍,並不像其他的使徒一樣,帶著自己的妻子前往不同的地方服侍。

然而當初哥林多教會的人,可能對於傳道的工人,接受教會金錢的供應有很多的誤解,所以保羅自己從來沒有要求哥林多教會供應自己的需要:「然而,我們沒有用過這權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你們豈不知為聖事勞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嗎?伺候祭壇的,就分領壇上的物嗎?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林前9:12-14)

保羅為著體諒哥林多教會裡人們對於金錢的軟弱,就不願意行使這屬於他自己的自由與權利,好讓教會裡的人可以不用花錢,便可以得到他的幫助,認識福音。

也因此當保羅在昨天的聖經中,要求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為著體諒別人的軟弱,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要讓人跌倒,今天他自己就成為了一個,為著體諒他人軟弱而寧可吃虧的榜樣。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