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Hao-Chun Chang

天父心 08 05



詩篇 83:9-18 以斯拉記 1:1-2:70 哥林多前書 1:18-2:5 箴言 20:22-23


詩篇83:9-18

在昨天的詩篇中,詩人一個一個的數算了來犯的敵人,而今天詩人就呼求神的幫助:「我的神啊,求祢叫他們像旋風的塵土,像風前的碎秸。火怎樣焚燒樹林,火焰怎樣燒著山嶺,求祢也照樣用狂風追趕他們,用暴雨恐嚇他們。」(詩83:13-15)

而詩人也知道神如此行的緣故,不是因著詩人自己的好處,也不是因為自己配得拯救,而是因為天父上帝為著自己的名,因而施行審判:「願祢使他們滿面羞恥,好叫他們尋求祢耶和華的名…他們知道,惟獨祢,名為耶和華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詩83:18)

詩人的眼光一開始就讓我們覺得有一點點的奇怪,難道神拯救我,跟我自己沒有什麼關係嗎?但我們仔細思考,若神拯救我的原因是在我身上找到,那麼我的生命其實沒有保障,因為我根本沒有辦法永遠地讓自己在一個良善的品質中,一直在一個值得神拯救的狀態裡。

神為著自己的名拯救我,其實是一個最大的安慰,因為祂自己的信實、良善永遠不會改變,當我在沒有什麼值得拯救,落在失敗污穢時,我仍可以有神拯救我的盼望,因為祂為著自己的名,因而願意憐憫我。


以斯拉記 1:1-2:70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歷史書裡面的下一卷,也就是以斯拉記。以斯拉記記載的歷史,是南國猶大被巴比倫帝國在公元前 586年亡國,耶路撒冷城被攻破,聖殿被拆毀,百姓們被抓到了巴比倫地。而後百姓們就在異鄉渡過了70年的時間,就是先知耶利米所說神的管教。而到了今天的以斯拉記,地上的政權已經從巴比倫帝國轉移到了波斯帝國,而今天就要看到神怎麼樣帶領百姓們,回到耶路撒冷恢復敬拜,並且恢復一個以神話語為中心的生活。

在今天的聖經一開始,說到了波斯王居魯士元年,神感動了王的心,讓他允許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去建造聖殿,好去敬拜耶和華(拉1:1-2)。

這對當時被擄的百姓們來說,這是一件很吃驚的事,因為他們本來是巴比倫的奴隸,但後來巴比倫又被波斯帝國所征服,所以對於波斯王來說,猶太人是波斯人所俘虜的俘虜,又怎麼會有希望可以回到家鄉呢?另外,波斯王是一個崇拜外邦偶像的君王,又怎麼會允許他們回去敬拜耶和華呢?

但在神豈有難成的事,就是這一瞬間,神就改變了君王的心。

今天的聖經說到,當波斯王一下命令,其實猶太人已經準備好了,今天的聖經記載了這些準備要回到家鄉猶太人的家譜,這讓我們看見,他們從沒有放棄自己是神百姓的身份,並繼續地把自己的身份告訴他們在巴比倫地出生的孩子,他們從神領受的職分是什麼,他們的家族過去在敬拜中的工作是什麼。在巴比倫的時光雖然痛苦,但他們從沒有放棄等候神讓他們回家的時刻(拉2:1-61)。

但其中也有一些祭司的後代,他們在巴比倫地雖然依稀記得自己的身份,但卻沒有預備自己的家,也沒有記下自己家族身為祭司的紀錄,因此當眾人要啟程時,他們雖然渴望善工,但卻被禁止擔任祭司的職務,直到以後他們的身份被確認(拉2:62-63)。

這讓我們看見在痛苦與等待時,放棄是一件最容易辦的事,但卻讓我們失去了在神的時間來臨時,我們可以馬上參與在其中的機會,那麼今天的我們擁有著神兒女的身份,但是否願意在環境不好時,仍然繼續我們當有的生活,記得我們的身份,直等到神的時間來臨呢?

今天的聖經說到,總共四萬兩千三百六十人,帶著聖殿的器具,牲畜,平安地走回到了家鄉,預備建造聖殿。

哥林多前書1:18-2:5

昨天保羅責備了哥林多教會結黨、分門別類的問題,今天繼續說到哥林多的基督徒,如何面對環境中對於基督信仰的輕視。因為當時的希臘哲學文化中,人們對於神的兒子來到世上,卻羞辱地釘在十字架上,覺得不可思議,甚至覺得相信這樣的一位神,是愚笨沒有文化的。

所以保羅說:「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做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臘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林前1:18-25)

保羅也鼓勵那些心裡動搖的哥林多基督徒,縱然你們在環境的眼光中:「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1:26-27)

保羅用自己過去在哥林多傳福音的榜樣作為例子(林前2:1-5),並鼓勵到:「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林前1:31)

今天我們也在一個很類似的環境裡,人們往往認為相信耶穌基督,是只有愚笨沒有文化的人才會去信耶穌,但神卻特別揀選了我們這些被世人輕看的人,並使用我們在這個時代中「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2:2-5)。



댓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