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Hao-Chun Chang

天父心 08 04


詩篇 83:1-8 歷代志下 35:1-36:23 哥林多前書 1:1-17 箴言 20:20-21 聖經連結 https://cutt.ly/aQxYR1Z


詩篇83:1-8

今天的詩篇,提到了多個國家來圍困神的百姓,因此有學者建議,這首詩篇的歷史背景,很有可能是歷代志下20章,多國聯軍進攻猶大的時刻。

今天的詩篇分為兩部分,1-4節提到呼求神來幫助,5-8節說到圍攻的敵人,而到了明天則是9-18節,則是說到懇求神對敵人的審判。

詩人今天說到:「神啊,求你不要靜默!神啊,求你不要閉口,也不要不作聲!因為祢的仇敵喧嚷,恨祢的抬起頭來。」而接下來詩人描述到這些惡人們的行為:「他們同謀奸詐,要害祢的百姓;彼此商議,要害祢所隱藏的人。他們說:「來吧,我們將他們剪滅,使他們不再成國,使以色列的名不再被人記念。」(詩83:3-4)

但特別的是詩人卻把這些敵人對神百姓的攻擊,當作是人們對神自己本身的攻擊:「他們同心商議,彼此結盟,要抵擋祢。」(詩83:5)

在今天的敬拜與禱告中,神讓祂的百姓們有了一個新的眼光,將百姓們與神自己牢牢地聯繫在一起,原來攻擊自己的就是對神的攻擊,就在此時,詩人的心也安定下來了。

而在新約裡也有一個這樣的例子,保羅過去逼迫基督徒時,主耶穌親自向他顯現,不是責備保羅為何逼迫基督徒,而是責問:「你為什麼逼迫我?」(徒9:4)

讓我們今天也透過聖潔的敬拜,找到神的同在,我們的心靈就可以安穩,因為惡者對我們的攻擊,其實都是由主耶穌來承擔,他也必定會為自己的名而拯救我們。


代下35:1-36:23

約西亞王不只是公布了律法書,更是照著上面所說的帶領國家慶祝逾越節,再一次地提醒百姓們,過去在埃及時的歷史,神大能拯救的手如何地帶領著祖先離開奴隸之地。

聖經形容這次逾越節的盛大:「自從先知撒母耳以來,在以色列中沒有守過這樣的逾越節,以色列諸王也沒有守過像約西亞、祭司、利未人,在那裡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以及耶路撒冷居民所守的逾越節。」 (代下35:10)而這也是國家歷史中最後一次如此盛大的逾越節,因為在約西亞王後,神就要開始管教國家過去在歷史中一切的罪孽與背逆。

約西亞王在一次與埃及王尼哥的戰役中不幸喪生(代下35:23-25),埃及王轉而立約哈斯為猶大國的王,但卻又在三個月後,廢掉了約哈斯王,改立了約雅敬為猶大王,並把約哈斯抓到了埃及去。然而約雅敬的兒子約雅斤卻行神眼裡看為惡的事,神又興起了巴比倫帝國,攻擊猶大國,又把約雅斤抓到了巴比倫去,改立了西底家做猶大王。

西底家仍是行神眼裡看為惡的事,甚至先知耶利米不斷地勸告他,但他仍拒絕敬拜真神(代下36:11),最後,神再一次讓巴比倫人來犯,這次國家完全的陷落,聖殿被毀,百姓們與國家中有價值的器具,都被帶到了巴比倫,今天的聖經說到了:「這就應驗耶和華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地享受安息,因為地土荒涼便守安息,直滿了七十年。」(代下36:21)

70年過後,這時政權已經轉移到了波斯帝國的手中,神感動了波斯王居魯士,允許被擄的百姓們回家,歷代志的作者特別的強調,是為了讓百姓們回到家鄉去重建聖殿,繼續的敬拜神(代下)。

這讓我們看見,無論歷史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情,神無論付上任何的代價,祂的心意就是要拯救、管教、並興起一群真實敬拜的人。


哥林多前書1:1-17

今天我們要來看新的一封書信- 哥林多前書,作者是使徒保羅,而這封書信就是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一封信。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使徒行傳的歷史,哥林多教會是保羅第二次宣教之旅中所建立的教會。如果你看一下地圖,哥林多為於當時的航運要地,是一個很重要的貿易與商業往來的港口。如果你接下來看看哥林多前書,你會知道在當時的教會裡,大多是一些條件沒有那麼好,甚至於社會地位是奴隸的人,但其中也有一些社會經濟條件比較好,比較有教育知識的一群人,也因此彼此的生活之中,產生了許多衝突。

另外,也由於哥林多城的異教風氣,及當地的道德生活敗壞,卻成了那裡普遍被大眾所接受,被視為理所當然,而這個風氣,也影響了教會裡面基督徒的生活,教會裡有一些道德敗壞甚至於是秩序混亂的狀況。

也因此,剛好在第三次宣教旅程,身處在以弗所的使徒保羅,聽見了哥林多教會的問題後,就寫了這封信責備哥林多教會,並且督促他們回到正確的基督徒生活與肢體的相交之中。

今天的聖經一開始,是當時書信一般的開頭問候語,為著哥林多教會:「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林前1:7)

但是保羅話鋒一轉,便開始責備教會的第一個問題:「彼此分門別類」,教會裡面有不少人因推崇不同的教師領袖,甚至於有人認為只有自己單單擁有主耶穌給予獨特的啟示,因此就彼此分成了小群體,並且攻擊貶低對方。

同樣的,若是今天我們在教會生活中,無論領受的是什麼(前提都是在聖經的規範和歷代聖徒的教導、見證與信條中),卻讓我們彼此攻擊仇視,那我們的領受就算不得什麼。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