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Hao-Chun Chang

天父心 07 31






詩篇 80:8-19 歷代志下 29:1-36 羅馬書 14:1-23 箴言 20:12

詩篇80:8-19

詩人今天用從埃及挪出帶到應許之地栽植的葡萄樹,來形容以色列百姓們得蒙拯救,出埃及遷居到應許之地(詩80:8),詩人形容以色列人過去在神的恩惠中,一點一點地茁壯起來:「你在這樹跟前預備了地方,他就深深扎根,爬滿了地。它的影子遮滿了山,枝子好像佳美的香柏樹。它發出枝子長到大海,發出蔓子延到大河。」(詩80:9-11)



但卻因為百姓們離棄神,今天應許之地成為了被人拆毀籬笆的田地,被人隨意的摘取,被野獸糟蹋(詩80:12-13)



詩人哀告到:「萬軍之神啊,求祢回轉,從天上垂看,眷顧這葡萄樹,保護祢右手所栽的和祢為自己所堅固的枝子。這樹已經被火焚燒,被刀砍伐,他們因祢臉上的怒容就滅亡了。」(詩80:14-16)


而詩人也鼓勵身邊的同胞們堅定心志,若神在管教中施行憐憫,他們必定會學習到功課,不再離棄耶和華:「願祢的手扶持祢右邊的人,就是祢為自己所堅固的人子。這樣,我們便不退後離開祢。求祢救活我們,我們就要求告祢的名。」



百姓們在過去的歷史中,實在沒有什麼資格在神的面前,要求不斷的拯救,但卻因為詩人深知天父上帝慈愛的本性,也因此剛強壯膽地呼求,而神卻也讓這樣的禱告被記錄在聖經中,也讓我們看見,凡帶著信心與走頭無路的絕望來到神面前悔改的人,天父上帝從不丟棄,詩人就用了這首詩歌中出現多次的話語作為結尾:「耶和華萬軍之神啊,求祢使我們回轉;使祢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詩80:19)



歷代志下29:1-36


在國家的混亂中,神興起了希西家王,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先大衛一切所行的。(代下29:1),而這個神眼裡看為正的事,便是重新修理耶和華的聖殿,召聚利未人回到耶路撒冷,先行潔淨自己來預備聖殿敬拜裡的善工。


希西家王說:「現在我心中有意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立約,好使祢的烈怒轉離我們。我的眾子啊,現在不要懈怠,因為耶和華揀選你們站在祂面前侍奉祂,與祂燒香。」(代下29:10-11)於是利未人奮起,潔淨自己、聖殿和聖殿中的一切器皿,並在耶和華的聖殿中獻上祭物,並且在聖殿中向神敬拜,眾人歡歡喜喜地頌讚耶和華,低頭敬拜,百姓們受到感動,更是紛紛地把祭物和禮物帶來到聖殿前,但由於要獻為祭物的牛羊實在太多了,祭司們實在無法處理,於是有一群早已潔淨自己,渴望善工的利未人,便在特別的允許下,協助祭司預備祭牲。



希西家登高一呼,以身作則參與在敬拜及對神的專一中,百姓們就跟隨,一時之間,國家沉浸在敬拜真神裡的喜樂與平安中。


我們常常以為環境好了,我才可以好好的敬拜,我今天無法對神專一,是因為環境的緣故,但是希西家今天的見證卻讓我們看見,就算在最混亂的環境中,人也可以竭力地選擇敬拜真神,神就使用這些在黑夜之中忠誠的敬拜者,吸引著更多的人一起來敬拜,回到神所賜的平安裡。



今天的你,是一個在黑夜裡面但仍然選擇敬拜的人嗎?還是不斷地怪罪環境的不理想,卻不願意先來尋求神的面呢?



羅馬書14:1-23


除了對於猶太人身為選民,竟然拒絕耶穌,還有外邦人的基督徒,不可輕看猶太人外,保羅今天繼續回答了當時羅馬教會基督徒們有的一些疑問。



從羅馬書討論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知道,羅馬城裡的教會很有可能是一個猶太人和說希臘話的外邦人所組成的教會,所以在彼此文化差異中,彼此的相處會有很多需要調和的地方。


很有可能一些猶太人的基督徒,他們由於受到猶太文化傳統深深的影響,依然習慣遵守猶太人傳統律法規定的飲食習慣,再加上當時異教崇拜的環境中,很多市集上所買的肉,都可能有先經過異教獻祭的儀式才拿出來賣。也因此,在生活的飲食習慣中,有些人為了敬畏神,在飲食上會有很多的限制,但另外一些的基督徒,也是因為尊重神的能力,認為沒有什麼外邦的風俗,甚至於過去猶太人的律法,能勝過神拯救人後給人的自由,在這兩個彼此不同的觀點中,背後都有對神看重的心意,但這些並不是信仰生活中最重要的重心,因此保羅說到:「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羅14:3)


這個原則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也是一樣,基督徒在生活中,因為敬畏神的原因,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雖不會變得彼此一樣,但卻會彼此尊重對方敬重神的內心,並不會為著彼此生活的不同而互相攻擊,極端地認為對方並不是基督徒。過去我也曾經遇過一些中國的基督徒,家裡不能用黃色的顏色來裝飾,因為教會的人認為黃色是當初皇帝的顏色,會讓人想到君王的崇拜,雖然我的生活中不會這樣做,但是我可以尊重這個教會的傳統。另外有一位老先生,他從小受到的教導是不可以過生日,因為生日是以自我為中心誇口,並且希律王就是在生日時得意忘形,因而隨便發誓而殺掉了施洗約翰,同樣的,我們會尊重對方的內心,但自己並不一定也要有同樣的應用與操練。



保羅繼續說到有關宗教節日的觀點,有的人認為某幾天特別的重要,要專注敬畏神,但有的人確認為神是萬物的主宰,所以天天都一樣重要,然而,這並不是我們信仰生活最重要的關鍵,所以保羅總結了這些信仰生活運用的原則(羅14:7-23)


  1. 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

  2. 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3. 不要隨意使用自己的自由,若讓不明白的弟兄姊妹們為難,甚至於是跌倒,自己選擇寧可不做。

  4. 帶著信心,彼此和睦,而不是看重自己的領受而互相論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