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Hao-Chun Chang

天父心 07 28



詩篇 79:1-8 歷代志下 21:1-23:21 羅馬書 11:13-36 箴言 20:7


詩篇79:1-8

今天的詩篇很有可能是亞薩的後裔所寫的詩篇,但後來也被歸類在大衛時期負責詩歌敬拜的領袖,亞薩的名字之下。

今天這首詩篇的背景,是說到南國猶大被巴比倫人所攻破的歷史,當時耶路撒冷城陷落,聖殿也都被拆毀,許多百姓被殺,被巴比倫帝國大大羞辱(詩79:1-4)。

詩人不禁哀嘆,並求神顧念百姓的苦情:「耶和華啊,這到幾時呢?祢要動怒到永遠嗎?祢的憤恨要如火焚燒嗎?願祢將祢的憤怒倒在那不認識祢的外邦,和那不求告祢名的國度,因為他們吞了雅各,把他的住處變為荒場。」(詩79:5-7)

但詩人也同樣的知道,國家被毀是由於從國家建立到今日,神的百姓們多次的背叛神,在神管教的憤怒下,人根本沒有什麼資格去爭辯,因為祖宗與自己早已虧缺了神的榮耀,但卻因為神良善憐憫的性情,使詩人在絕境中,仍可以有盼望的對象:「求祢不要記念我們先祖的罪孽,向我們追討。願祢的慈悲快迎著我們,因為我們落到極卑微的地步!」(詩79:8)

今日的我們,也許曾經多次得罪天父上帝,但卻在我們走頭無路時,仍然可以向神呼求,因為祂為著自己的憐憫,必不永遠丟棄那與祂立下生命之約的人。


歷代志下21:1-23

約沙法王去世後,他的兒子約蘭接替他作王,約蘭是猶大國的一位惡王,歷代志的作者用北國離棄敬拜真神的標準來衡量約蘭,只因為神自己的憐憫,卻沒有讓猶大國滅亡:「耶和華卻因自己與大衛所立的約,不肯滅大衛的家,照祂所應許的,永遠賜燈光於大衛和他的子孫。」(代下21:7)

但當人拒絕敬拜神時,便遠離了神的保護,也因此失去了過去的力量與平安,以東人背叛了猶大國,而約蘭王卻繼續任憑耶路撒冷的居民行邪淫,拜偶像。

這時在北國的先知以利亞,就寫了一封信警戒約蘭王,並宣告神對他的審判,因此約蘭接下來,面對到非利士人的攻擊,並且重病而死。接替他為君王的亞哈謝,仍是一個惡王,甚至於娶了北國邪惡君王暗利的孫女,也效法北國最糟糕的君王亞哈一切的惡事,把敬拜巴力的風俗帶到了南國,還和北國結盟,一起對亞蘭人發起戰爭,最終亞哈謝戰死沙場,亞哈謝的母親雅他利雅便趁機竄位,殺光了猶大王室。

但是聖殿裡面負責帶領敬拜的祭司耶何耶大,將亞哈謝王的兒子約阿施藏在聖殿七年,等到約阿施長大後,祭司耶何耶大就帶領眾人,推翻了女王亞他利雅。

約阿施王登基,並在耶何耶大的扶助下,恢復了國家對神的敬拜,國家又再一次的恢復了平安。

在歷代志作者的眼中,國家的歷史如同一個圍繞著敬拜的歷史,當君王的敬拜出了問題,國家就敗壞,但神卻又透過那些專心敬拜祂的人,再一次地對國家施行憐憫,把眾人再帶回到真實的敬拜,還有帶來的平安。而今天,你我敬拜真神的人,也有著為我們的環境帶來平安的使命。

羅馬書11:13-36

保羅回答了當時羅馬基督徒有關於猶太人選民的問題,保羅說到了,不是所有的猶太人,都是真正的選民,而神暫時容許猶太人拒絕福音,卻讓外邦人因此得到福音的好處,但最終,保羅也教導到神已經為了猶太人留下餘民,等到時間滿足,猶太人也會蒙恩。

但也有一些外邦的基督徒,因而就輕看了猶太人,保羅就用橄欖樹的比喻來告誡這些外邦人的基督徒們:「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你就不可向舊枝子誇口。若是誇口,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你。」(羅11:17-18)

保羅更提醒外邦基督徒不可自誇,只是為著自己能夠得救而獻上感恩,就可以一直活在神的恩慈裡:「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可見神的恩慈和嚴厲: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長久在他的恩慈裡;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羅11:22)

最後保羅再一次地訴說猶太人和外邦人,最終都有機會能夠蒙神憐憫拯救的盼望:「因為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你們從前不順服神,如今因他們的不順服,你們倒蒙了憐恤。這樣,他們也是不順服,叫他們因著施給你們的憐恤,現在也就蒙憐恤。因為神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特意要憐恤眾人。」(羅11:31-32)

也因此保羅為著神奇妙的計劃而讚嘆到:「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做過祂的謀士呢?誰是先給了祂,使祂後來償還呢?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羅11:33-36)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