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Hao-Chun Chang

天父心 07 01



詩篇 143:1-6

列王紀下 18:13-19:37

使徒行傳 21:1-16

箴言 18:8

聖經連結

詩篇143:1-6

天父上帝願意聽我們的禱告,不是因為我們好,而是因為祂是良善的。

大衛今天向天父的呼求,似乎有一點點的矛盾:「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懇求,憑你的信實和公義應允我!求你不要審問僕人,因為在你面前,凡活著的人沒有一個是義的。」

大衛在這裡訴說的對象,是一位正直公義良善的神,竟然願意聽我這個充滿缺陷、懊悔、羞恥、以及不良善的人,所發自內心的呼求。

新約也告訴我們,是因為天父上帝的拯救計劃,透過主耶穌將全然無罪的自己,在十字架上替換了我們的羞恥與刑罰,因此正直良善的神,可以不顧我們的醜惡,盡情地擁抱並接納我們。

而大衛,就因為天父上帝在過去的歷史中,顯明了祂自己的良善信實,因而帶著對天父上帝的信任,遙遙望著一個自己此時並不完全清楚的未來,神所要做的工作,坦然無懼地來到神的面前求恩惠、蒙憐恤,做隨時的幫助(這個等待,直到公元第一世紀,耶穌來到世上才完成)。

大衛禱告到:「我追想古時之日,思想你的一切作為,默念你手的工作。 我向你舉手,我的心渴想你,如乾旱之地盼雨一樣。」(詩篇143:5-6)

天父上帝拯救的時間,常常超乎我們的想像,但卻從來沒有落空。


列王紀下18:13-19:37

昨天說到了北國以色列被亞述帝國所滅,而南國猶大王因而勵精圖治,希西家王也為南國帶來了許久不見的復興。但是強大的亞述帝國此時卻又兵臨城下,先是擄掠了耶路撒冷的金銀(王下18:15-16),而後第二次又來圍攻耶路撒冷,並且用極其羞辱的言語,褻瀆猶大國的神,還有希西家王(王下18:27-33)。

全國上下都活在恐慌之中,希西家王痛苦地來到了聖殿懇求耶和華,而神就差遣了舊約裡面一位很有名的先知以賽亞對王宣告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聽見亞述王的僕人褻瀆我的話,不要懼怕。我必驚動他的心,他要聽見風聲,就歸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裡倒在刀下。」(王下19:6-7)

希西家王就在敵人的羞辱面前這樣向神禱告:「耶和華我們的神啊,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使天下萬國都知道,惟獨你耶和華是神。」(王下19:19)神就這樣回應:「以色列人哪,我賜你們一個證據:你們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長的,至於後年,你們要耕種收割,栽植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 猶大家所逃脫餘剩的,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結果。必有餘剩的民從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脫的人從錫安山而來。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王下19:29-34)

當夜,耶和華差遣了天使,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亞述軍便落慌而逃。

在今天猶大國的難處中,我們發現到,創造天地的神要拯救整個國家脫離亞述,只要短短的一夜,輕而易舉。但卻允許希西家王和百姓們,國家暫時在難處裡面呼求,神也在這個時光中,透過以賽亞不斷地對王與百姓們說話,直等到王的心與國家在困苦中完全地轉向神,神就一瞬間扭轉了整個情勢。

這讓我們看見了,在天父上帝的眼中,祂最在意的不是人要怎樣脫離難處,而是在難處中人怎麼樣認識祂,因而深深地信任祂不再遠離。這卻也是你我在患難中最需要學習的事,因為往往我們來到神面前時,只是在意天父上帝如何讓我脫離難處,卻不願意在難處中更多認識信任祂是誰,以致於經常白白的受苦,卻沒有得到生命中最大的益處,就是認識並敬畏這位至聖者。

如同箴言這樣提醒我們的:「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


使徒行傳21:1-16

昨天我們說到了保羅結束了第三次的宣教之旅,啟程準備回到耶路撒冷。其實保羅的心裡面知道在前面等待他的,是兇險與難處,所以昨天的聖經中,當他與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告別時,也對他們說,以後不會有機會相見了。

而今天在保羅的回程中,到了該撒利亞,拜訪住在那裡的腓利(也就是當初被選出的七位執事,後來把福音傳給撒瑪利亞人以及安提阿伯的太監),透過先知亞迦布,讓保羅知道此次回到耶路撒冷,猶太人會綑綁保羅,並把他交在外邦人手中審判(徒21:11)。

眾人都苦勸保羅不要回去耶路撒冷,但是保羅的心裡面,卻仍然有一個感動,一定要回去,縱然知道會遭遇不測,眾人看見保羅心意已決,就只好說:「願主的旨意成就」,就不再多說了。

(後來歷史才讓我們知道,藉著保羅被捕要到羅馬接受審判,保羅更是把自己的福音工作帶到了當時羅馬帝國的首都)。

曾有人這樣說,保羅在這裡是不是刻意地消滅了聖靈的感動,事實上,我們並不容易在這段簡單的描述中做出結論,有一些屬靈前輩這樣建議我們去這樣理解:

1. 聖靈透過先知,讓保羅明白自己前行所要付上的代價。

2. 保羅的生命,就是打定主意要傳揚福音,無論他在耶路撒冷,或是要被抓到羅馬,他都堅持無論得時不得時都要傳福音,所以重點不是保羅去哪裡,而是保羅的內心持守的是什麼。

3. 聖靈讓保羅看見兩個不同的選擇,並且允許保羅做決定,正因為保羅的內心向著神,無論他的選擇是什麼,保羅都會這樣忠心地傳揚福音。

但我們無論從什麼樣角度去體會這段記載,保羅最終就這樣啟程回到耶路撒冷,面對前面等待他的綑綁,卻也是一個出乎意料,成為一個可以繼續宣揚耶穌的機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