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Hao-Chun Chang

天父心 05 30



詩篇 123:1-4


撒母耳記下 15:23-16:23


約翰福音 18:25-19:22


箴言 16:10-11


聖經連結


詩篇123:1-4

前幾天,在教會的靈命進深大會中,講員說到,我們的內心並不一定總有正面的感覺,我們需要在神面前陳明自己負面的感受,我們才會有機會讓正面的事物進入到自己的心中。

在親近天父上帝的路上,我們渴望得到安慰、幫助和醫治,除非我們細心而且誠實地,在神面前傾訴自己的眼淚,不然,我們很難邀請並且體會到天父上帝的安慰與鼓勵。

今天詩人沒有在天父上帝的面前裝假:「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舉目!看哪,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樣望主母的手,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神,直到他憐憫我們。耶和華啊,求你憐憫我們,憐憫我們!因為我們被藐視,已到極處。」(詩123:1-3)

在這裡我們看見一個誠實面對自我痛苦的心靈,而安慰與自由釋放的起點,也往往從這裡開始。

我們常常在人前假裝堅強,也在神面前草率地忽略自己真實的聲音,其實那卻是一種隱藏的驕傲,我們並不覺得自己需要幫助,甚至認為我可以處理好心裡的一切。

今天的上行詩,讓我們看見,有時我們敬拜時並不需要去偽裝喜悅平安的情緒,反倒是像今天的詩人一般誠實,而這樣憂傷痛悔的心天父上帝並不輕看,也只有真實面對天父上帝,被祂奇妙同在所安慰的,隨之而來的喜樂與平安,才是真正將我們的全人改換一新。


撒母耳記下15:23-16:23

大衛雖然逃亡,但還是有一些人願意在患難中跟隨他,負責抬約櫃的利未人撒督,便抬著約櫃來到大衛的面前,也代表著撒督仍承認大衛是神所設立的君王,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大衛此時最需要的,就是神的同在。

但大衛仍希望撒督把約櫃帶回去耶路撒冷,因為真正能保護自己的不是神的約櫃,而是設立約櫃的神,大衛說:「你將神的約櫃抬回城去。我若在耶和華眼前蒙恩,他必使我回來,再見約櫃和他的居所。」(撒下15:25)

在這個逃亡的過程中,也有人顯出真實的樣子,大衛的臣子亞希多弗背叛了大衛,追隨了押沙龍,另外也傳來大衛之前曾經恩待過的掃羅後裔米非波設也背叛了大衛(後來才知道是誤會),更甚至另一位掃羅王的後裔示每,也在一旁嘲笑羞辱大衛,認為這是大衛接替掃羅為王的報應(撒下16:8)。

但大衛此時又顯出了自己過去年輕時,被掃羅追趕時不為自己申冤,只是耐心等待神拯救的品格,大衛說:「或者耶和華見我遭難,為我今日被這人咒罵,就施恩於我。」(撒下16:12)

同時,押沙龍志得意滿的在耶路撒冷為王,並且接受了亞希多弗的建議,為了豎立威望,竟然用當時的文化中,象徵取代之前君王的行為,竟然公開地玷污了父親大衛王的妃嬪,也代表押沙龍公開宣告與自己的父親決裂。

當人以自我的私慾為中心,忘記了敬畏萬物之上的神時,任何醜陋的事都做得出來。


約翰福音18:25-19:22

耶穌此時跟在客西馬尼園時不同,面對那些要來尋找追捕祂的人,耶穌勇敢地說:「我是!」,但在極度害怕中的彼得,在面對人們質疑你是否為跟隨耶穌的人時,彼得卻三次的說:「我不是。」

憤怒的猶太人在大祭司的院子中審問耶穌,但由於沒有殺人的權柄,所以就把耶穌帶到當地的羅馬巡撫彼拉多面前,想透過彼拉多將耶穌處死。


在這裡很諷刺的是,對於猶太人來說,他們厭惡羅馬人,所以也認為羅馬巡撫辦公的地方是不潔淨的,因此他們竟然把耶穌推入了衙門,自己卻不願意進去(約18:28)。

此時的猶太人在乎著律法的枝節,認為自己是潔淨的,但卻對自己此時正在想要殺人的惡心視而不見。

而彼拉多更是不知道如何審理耶穌,因為找不到耶穌犯了任何死罪的事,更重要的是,耶穌還在彼拉多的面前為自己見證到:「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約19:37)

但彼拉多最後仍然選擇討猶太人的歡喜,在猶太人的要求下,寧可釋放了一位真的犯下強盜惡行的巴拉巴,也要把一位沒有犯罪的耶穌,當是罪大惡極的人,釘上十字架。

為了讓彼拉多馬上的處死耶穌,猶太人竟然公開宣告,那位以邪惡殘暴手段統治他們的羅馬君王凱撒才是自己的王(約19:15)。這讓我們看見被罪所污染的人心,為了躲避承認自己的醜陋,竟然要殺掉能夠拯救自己的救主耶穌,為了躲避自己需要面對審判的事實,竟然要除掉審判人的主,為了要照著自己的私慾任意生活,竟然歡喜擁抱邪惡醜陋的惡者,並宣稱對方是自己的王。

而這也是我們身處的環境,這個處心積慮要除滅耶穌的時代中,不斷發生的事情。



bottom of page